美國太陽能“雙反”出臺后,我國晶硅太陽能產品輸美面臨高額稅率,價格明顯上揚,造成北美太陽能市場投資成本大幅提升。然而薄膜電池產品并不在此次“雙反”之列,因此對于薄膜電池企業(yè)而言,北美市場成了香餑餑。
TrendForce旗下新能源事業(yè)處EnergyTrend研究經(jīng)理胥嘉政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,除First Solar外,以CIGS技術為主的薄膜電池企業(yè)也在積極布局北美市場,希望利用此次機會擴大CIGS在全球太陽能市場的占有率。一直以本土市場為主的日本CIGS領導企業(yè)Solar Frontier已積極展開布局,針對北美市場的需求提出了對應的解決方案。而我國的漢能集團則瞄準分布式的應用,通過并購快速累積相關的專利與技術,并與北美電動車領導品牌Tesla建立合作關系。
胥嘉政進一步表示,綜合考量目前太陽能產品的轉換效率和在北美市場的報價,從計算出的最終發(fā)電成本來看,CIGS產品其競爭力大幅提升,Solar Frontier和漢能都是此次“雙反”的獲益者。
嘗試進入CIGS薄膜電池市場是否可行呢?君盛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投資總監(jiān)張為表示,首先從初始投資方面來看,同樣產能的薄膜類產品投資成本大約為晶硅類產品的3~4倍,這對企業(yè)的財務能力是個嚴峻的考驗;其次,薄膜電池的衰減問題需要關注;最后,等達產之后,這個市場還是不是“當初的模樣”。
中國光伏行業(yè)協(xié)會秘書處的工作人員也建議企業(yè)更理性些。他認為雖然德國Manz集團宣布已將CIGS薄膜太陽能實驗室轉換效率提高至21.7%,產品效率達到14.6%,成本能降至2.5元/瓦,但目前CIGS薄膜電池大規(guī)模產業(yè)化良率尚未實現(xiàn)突破,生產成本仍較高。較先進生產技術主要掌握在歐、美、日等發(fā)達國家廠商手中,我國CIGS薄膜電池轉換效率仍然與先進水準差距較大,競爭力不足。因此,企業(yè)看待CIGS薄膜技術發(fā)展應更加理性。
